上禮拜除了參加七夕愛情嘉年華的文化走讀(點擊見遊記:菁寮小旅行(上)/菁寮小旅行(下)),老千一家也趕上七股海鮮節的末班車,參加了系列活動──鹽山之戀搶好康,一人只要99元,比文化走讀又更便宜一些。相較之下,海鮮節的活動規劃不僅較不完善、流暢,也因為參與人數過多,導致活動的品質下降不少。
只能說,如果官方的活動重量不重質,那麼再多的觀光客也有被消耗完的一天。關於七股海鮮節的活動說明與心得,下文會一一講到。
活動需自行前往集合地點,早上約九點初,日頭赤炎炎,但我們興致不減地準時抵達七股鹽山。
也許是參與人數過多的關係(一百多人),活動比表定時間晚了二十分鐘開始。準時的人只能站在鐵皮屋下乾等,我們索性利用時間跟一旁的七股鹽山合照。
前晚適逢降雨,經過洗刷的鹽山顯得更乾淨白皙一些。(記得前幾個月來這裡看舞台劇演出時,鹽山超灰XD)
抬頭發現鹽山旁邊可愛的魚造景,靠近一看才發現是垃圾桶。
活動會發給每個人貼紙,以方便辨識,但作用不大,因為整個活動都太過混亂了,根本沒人會做檢查。
本次活動因為人數多,分成三組進行,並且有自己的導覽人員及隨隊人員。老實說,我一直覺得鹽山這邊的工作人員沒有很用心,時常狀況外,或甚至根本無法掌控現場秩序,導致導覽品質十分差勁。
我們這組的第一站是諾鹽罐的DIY。
雖已分成三組,但每組人數仍有四、五十個,主辦單位僅將一盒盒的鹽放在三張長桌上,進行DIY體驗時顯得很擁擠。(於是乎不愛人擠人的我就跑去一直裝白色的鹽)
諾鹽罐,諧音「諾言」,同時鹽有趨吉避凶的效果,因此很適合作為隨身吊飾。
諾鹽罐的製作方法很簡單:將不同色彩的鹽裝入透明鹽罐中,一邊裝一邊敲擊,使罐中的鹽不因鬆散而變形,最後蓋上軟木塞,再綁上吊繩,諾鹽罐就完成了!
接著我們來到一旁的展示館,不知道是不是活動DELAY太多,導覽人員沒有說到幾句,就要我們跟大型鹽雕翠玉白菜合照,然後趕到下一處。
老千事後查閱相片拍攝時間,發現我們在這裡只待了五分鐘。
緊接著來到機械展示區,展場有許多小火車,為鹽田裡的機關車(五分車),早期設置於土盤鹽田,用以運鹽,在車身的一側還可以看到印有「鹽」,是為台鹽專用車。
展場角落有一列鹽製的小火車,很有意思。
在這台火車的旁邊有一大片假櫻花造景,與展場的火車格格不入,讓人匪夷所思。當天導覽人員說可以與櫻花合照,於是一堆人擠在櫻花區拍照,真的讓人狐疑到了極點,我參加的是七股櫻花節?所以要開始櫻花導覽了嗎?XD
離開莫名其妙的櫻花以後XD,來到戶外的曬鹽區。因為前一天下雨,所以沒有鹽田可以看,也因此鹽場的鹽都被集中,並以帆布覆蓋,避免雨水影響(被雨水打到的鹽會被淘汰)。
本日的重頭戲之一──龍骨水車體驗。因為體驗人數眾多,加上很多小朋友搶著玩,老千一家當天排了一會兒才體驗到。
龍骨水車為早期嘉南濱海地區鹽田常見的器具,利用腳踏軸帶動鏈帶葉片,藉以引海水進入鹽田曝曬,因為鏈帶葉片形狀神似能夠自由彎曲的脊椎骨,因此稱為龍骨。
七股鹽山這邊的龍骨水車是用白鐵ㄚ製成,而鹽博館那邊的則是傳統木造。
體驗完傳統的龍骨水車以後,來枝鹽冰棒消消暑最棒了!那枝綠色的是藍藻葡萄口味,味道滿奇特的。
忍不住要說,工作人員真的很不懂控管秩序,一聲下令來拿冰棒,然後任憑眾人圍著小冰箱,將其淹沒,也不做指揮或控管,使現場秩序亂到極點。
七股鹽山的活動到這邊告一段落,接著要從鹽山移動到鹽博物館(也包含在活動費用內),除了開車自行前往以外,另外還能搭乘這種小火車唷!
意外發現遠方軍艦造型的七股遊客中心,為近年新建的地標性建築物,十分吸睛!
以一個人99元的費用來說,七股海鮮節的「鹽山之戀半日遊」活動也是很超值,但活動在流程、時間跟秩序等各方面,真的還有很大的加強空間。畢竟七股海鮮節也已經舉辦數年了,活動不該呈現這樣的質感。
下一篇活動地點轉換到鹽博物館,導覽方面好非常多,內容詳細且有問必答,老千覺得這也跟場地及工作人員有關吧!
(待續)
延伸閱讀(點圖/文皆可連結)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