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幾個禮拜的週末,2016台南七夕愛情嘉年華文化走讀活動持續進行。在七月底時,老千參加了後壁菁寮路線的「漫遊愛情嫁妝街」(點擊見遊記:菁寮小旅行(上)菁寮小旅行(下)),因對活動很滿意,於是在上週再次參與文化走讀的學甲路線,今天就要為大家介紹這次活動的內容,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!


在集合以前,老千一家人先去了學甲的老塘湖,並在學甲市區的學甲虱目魚粥用午餐。一碗無刺虱目魚肚粥只要90元,魚肚完全是真材實料,中間油脂部分厚厚一層,吃起來超滿足的,但不曉得是不是太敏感,總覺得吃起來有點奇怪的氣味。(土味?)

學甲市區有兩家有名的虱目魚粥小吃店:學甲虱目魚粥,以及永通虱目魚粥。老千身為台南人,但其實舌頭很不敏銳,是覺得兩家都不錯,其中的細節差異則要由大家自行去品評了。

集合時間是下午一點半到兩點。活動非常準時在兩點開始,讓人感覺很好。

近幾年不論是展演、活動,都常因遲到民眾而延遲,讓準時抵達的人需久候,感覺有點本末倒置。應該是主辦單位要引導、處理遲到觀眾,而非犧牲其他人的時間與權益吧?(離題了,拉回來

鼎農村,一間位在學甲的三合院,經屋主同意,現由鼎泓活動規劃工作室接手經營,致力於打造學甲的在地農村,引導民眾認識在地的農漁業、在地文化,並凝聚當地人的向心力,建構出屬於學甲的故事與特色。

目前組織核心有三位年輕人,並結合打工換宿以爭取更多青年投入、下鄉,使學甲出現一絲不一樣的青春氣息。

鼎農村自去年九月開始進行老厝整理與活動規劃,內部還未非常健全,但透過工作人員的介紹與說明,可以看得出來這群人有心想保護、留存老厝與一些老東西。

活動一開始,由導覽員哈哈帶著大家參觀、認識鼎農村,透過深入的導覽,帶小朋友、年輕人認識古早三合院,也讓年長的參與民眾重溫小時候的生長環境。

下圖右方為鼎農村前兩棵相偎相依的夫妻樹,工作人員特地替它們別上喜氣的紅色啾啾。

風鼓是早期農村非常常見的一種器具,用於篩除穀物雜質,透過手動製造風力,清除穀物中較細碎的雜物糠殼。鼎農村內的風鼓雖也有年紀,但還能轉動、使用。

三合院的正廳(即神明廳)內上方的橫梁,又稱燈樑,用以懸掛彩燈或天公爐(中間燻黑那段即是天公爐的香造成)。

一般不會低頭進正廳,通常在門口抬頭即能仰望燈樑,象徵對神明的一種尊敬。

鼎農村的新成員。

地上的磁磚樣式華美、漂亮,顯示貓咪躺的地方應是早期接待客人的所在。

鼎農村內也收藏了很多古早的機台玩具,供來訪的民眾體驗。

紅色這台特別顯眼,導覽人員說這是早期的「扭蛋機」,只要投入錢幣,就能在出口用袋子裝取滑出的糖果零食。

早期的收銀機,相較現代的收銀機簡樸很多。

鼎農村也有販賣一些農產品、伴手禮跟文創小物,商品數量並不是非常多,但相信未來會持續增加、進步的。

三合院的某一處廂房被改建成小型的社區圖書館,裡面有許多童書、繪本,當天也有看到家長念故事給孩子聽,頗具正面意義。

下圖是當天回答問題,獲贈的兒童繪本。

另外也介紹了一些早期三合院的格局與尊卑理念,整場導覽聽下來收穫還算多,可惜導覽人員還不是很熟悉,在一些介紹上面稍嫌不清楚。

導覽結束後,接著進行一些簡單的闖關活動。後來聽工作人員說,他們有些是康輔人員,對於活動籌備還算熟悉,常結合農村體驗活動與定向闖關活動,除了學習知識外,也兼具遊戲玩樂,以滿足不同年齡層的需求,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。

鼎農村的後院尚在規劃中,目前有一些野生的果樹供人摘採,如芭樂、香蕉等。當天大家爭相要體驗摘果的樂趣,展現不同看家本領,有人搖果樹,有人用樹枝勾果實,老千的爸也不輸人,眨眼間就爬上芭樂樹了。

摘下來的果實不大,且應該有蟲,但大家仍是玩得相當盡興。

避開中午的豔陽,下午三點半,一行人要騎三輪車(其實是四輪車)來個學甲小鎮巡禮囉!

因為三輪車無法遮陽,建議大家要做好萬全的防曬及足夠的水。

雖然是直接在馬路上騎行,但主辦單位做足保護,在尾端有一台跟車的汽車,兩側也有機車慢速跟隨,安全程度爆表!

首先經過學甲國小。學甲國小占地廣闊,從校內的主要道路劃有雙黃線可見一斑。

一路上經過不少民宅,居民除了觀賞我們這群觀光客以外,也會熱情地向我們揮手唷。

再來經過已經廢棄的戲院,學甲的戲院早期由西湖大戲院與麻豆戲院兩家競爭抗衡,很多東西保有最古早的樣貌,如手寫/繪的海報,但隨時代更迭,繁華已不再,令人不勝唏噓。

最後的目的地是位在學甲市區的慈濟宮,為三級古蹟,主要奉祀保生大帝,因靈驗而名聞遐邇,另也因葉王交趾燒及何金龍剪黏等精緻裝飾而富有盛名。

慈濟宮現仍是學甲的大廟,在廟前廣場可見不少當地居民聚集、聊天。

那時看到這個裝飾,與一般佛道教的裝飾很不一樣,乍看之下很像基督教中的天使,可惜廟公只說是「仙女」,並未多做介紹。

前面有提到,慈濟宮因葉王交趾燒而出名。在慈濟宮的左側有一棟文化大樓,葉王交趾陶文化館即坐落於此。

葉王,1826年生於嘉義民雄,小時候即受父親影響而喜歡捏泥,並以塑造戲曲人物為樂。後學習彩釉窯燒技法,十四歲便能塑造寺廟內裝飾人物,終成為台灣交趾陶的開山始祖。

因慈濟宮多次遭竊,故廟方將大部分葉王的作品自慈濟宮撤下,委由師傅重新仿製,卸下作品則收藏至文化館內,供民眾觀賞。

「胭脂紅」為葉王獨創的新釉色,色彩典雅飽和,是葉王派最重要的特徵。

下圖的人偶手持皇冠,象徵「加冠」,皇冠上球狀的桃紅色即為胭脂紅。

葉王以塑造人偶出名,但亦有不少動物偶像作品。

葉王交趾陶文化館空間不大,但收藏頗豐,除介紹牌上詳盡的創作說明與歷史故事,也有互動留影的立牌,單獨前往也能有不少收穫!

在交趾陶文化館的樓上,有一間歷史文物館,裏頭有不少文物收藏,包含古代印刷模板、三寸金蓮等百來件古物。

下次大家來學甲,除了吃虱目魚、賞蜀葵花,不妨也來葉王交趾陶文化館與歷史文物館參訪一下,用另一種角度認識學甲!

離開知性的文化館以後,我們走另外一條鄉間小路回鼎農村。有別於來時的小鎮風光,三輪車更適合出現在這樣悠閒的農田小徑。

順利返回鼎農村時,已經是下午五點多,原本以為活動差不多要結束了,沒想到還有虱目魚丸DIY,貼心的工作人員已經準備好食材跟器具在等著我們了!

將魚漿捏成一顆魚丸其實滿有難度的,而且一定要謹記一個要點:把空氣擠出來,這樣做出的魚丸才會好吃。隔壁桌的媽媽們熟練地擠捏著魚丸,反觀我們一家手忙腳亂成一團XD。

記得當天鍋子裡只有燒過的開水,但將魚丸丟入以後,魚丸的鮮甜馬上在空氣裡漫開來。

煮好的魚丸湯只有加入一些紅蔥頭,就好喝不得了,果然用好食材煮起飯來是事半功倍呢。

鼎農村的工作人員還送上酒燒紅蝦,這蝦的鮮、甜、彈真的是無與倫比的美味!

吃完自己手工DIY製作的虱目魚丸湯以後,每個人又拿到一包虱目魚丸作為活動的伴手禮。

只能說這次文化走讀的活動也是很超值,一人150元就玩得很盡興,不僅有豐富知性的導覽,好玩有趣的闖關活動,踩踏三輪車遊覽學甲小鎮,還有虱目魚丸DIY體驗,而且在每個細節都能感受到主辦單位滿滿的用心!

心動不如馬上行動,這周末(8/20、21)還有場次,趕快去報名參加適合各年齡層的七夕活動吧!(點擊連結報名網址


延伸閱讀(點圖/文皆可連結):

[台南學甲。景點]頹廢風古代村寨-老塘湖藝術村

page.jpg

[台南後壁。景點]菁寮小旅行(下)-菁寮老街、藍染DIY體驗、割稻飯~七夕文化走讀系列

page

[台南後壁。景點]菁寮小旅行(下)-菁寮老街、藍染DIY體驗、割稻飯~七夕文化走讀系列

page2

arrow
arrow

    sleep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